添加微信cnlw66发一份资源表给你

怎样撰写的新闻报道稿才是真正的好新闻?如何避免掉浮夸造作、华而不实的写作情况?

日期:2019-12-02

写新闻报道稿时如何将内容以带有疑问式的方式呈现出来?

问题导向型标题

问题导向型标题是将新闻报道的主要内容通过带有疑问的方式进行呈现的一类标题形式,它的最大特点就是能够激发读者好奇心,意欲通过进一步的阅读获得答案。此类标题通常适用于带有调查、求证性质的报道,大多以疑问句的形式呈现,包含“是否”、“会不会”、“能不能”、“如何”、“为何”等带有疑问意味的词语。在社会新闻报道特别是生活服务类报道中,经常出现这样的标题,它们给出了问题,却没有给出答案,让人们急切地想通过阅读文章的具体内容解开心中的问号,如:

《中小学生是否要打这针甲肝疫苗》

1997年11月13日《光明日报》

《北京酱油为啥脱销》

1979年12月15日《市场报》

《深圳特区还能“特”下去吗?》

1995年7月2日《经济日报》

《侵略者战舰摆上玩具柜台该不该?行不行?》

1996年1月4日《中国青年报》

《读者你猜:他的职称是…》

1990年5月29日《羊城晚报》

除了直接以疑问句的形式呈现,有些问题导向型标题乍一看并不是直接发问,但内容却包含了追问的意味带有很强的悬念感,能够吊起读者的“胃口”,激发人们的阅读兴趣。例如《史小六,你不要命了》(1999年8月14日《北京晚报》),看到这个标题,人们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但是“不要命了”这样的字眼却让人不禁为这个名为“史小六”的人捏一把汗,迫切地想知道他究竟怎么了。通过进一步的阅读,才发现原来这是一篇医院发出的“寻人启事”,一位名为“史小六”的病人为了逃脱手术费,竟然在左臂伤口带着引流条的情况下就自行离开医院,情况十分令人担忧。通过这样的标题,可以吸引更多人阅读报道的文字内容,调动更大范围的力量帮助医院寻找“走失”的病人。

1983年7月26日刊发的《化肥追踪记》获评1983年度全国好新闻奖、全国农村十年改革好新闻荣誉奖

又如1983年全国好新闻奖获奖作品《化肥追踪记》(1983年7月26日《农民日报》),这篇报道缘起于河南开封的一些农民来信,他们反映国家奖售给他们的化肥到不了自己手里而集市上却有大量的高价化肥出售。对此,记者通过深入实地的走访调查,从上到下,顺藤摸瓜,揭开了国家供应的优质化肥的去向之谜,揭示出这些化肥是如何成为部分人利用手中的权力谋取私利的一种手段,向读者展示了藏在高价化肥背后的一整套利益链条。该报道刊出后,被《人民日报》等20多家报刊全文转载新华社也播发了通稿。从标题来看,“追踪记”这三个字虽然简单,却形象生动地表现出记者的调查态度和事件的复杂程度,让读者忍不住顺着报道的节奏“追踪”下去。

当然,此类标题虽然在唤起人们的阅读兴趣方面有着特殊的效果,但如果运用不当,就难免有故弄玄虚、小题大做之嫌,使报道显得浮夸造作、华而不实。因此,在选择问题导向型标题时,一定要想清楚所选的问题是否具有报道价值,是否是整篇文章的核心内容所在。(来源于中国新闻培训网)

 
 
 

155-3828-6621
7*24小时客服服务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