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微信cnlw66发一份资源表给你

科普宣传工作要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作用

日期:2019-08-13

媒体是公众获取科技信息的重要渠道,《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第十六条规定,“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化等机构和团体应当发挥各自优势做好科普宣传工作”。同时,《关于进一步加强科普宣传工作的通知》中也提到,要“充分发挥大众传媒和文化艺术的重要作用,营造科普宣传的浓厚氛围”。这实际上都涉及媒体应该在科普宣传中发挥的作用,或者说科普宣传要充分利用媒体提供的渠道及平台。在新媒体时代,科普宣传更应该充分利用新媒体,否则它所能发挥作用的范围、程度就会大打折扣。就目前而言,大多数公众都在“网上”。根据第42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为8.02亿,手机网民规模达7.88亿。

应该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媒介的形态也愈发多元,更新迭代的速度超过以往任何时候,目前的媒介形态已经从传统的图书杂志、报刊、广播、电视等形式跃迁到视频、音频、动漫、游戏、直播、问答、AR、VR、MR等众多的业态,而当前社交媒体已然成为新媒体的主要形态。也正因为如此,科普宣传更应该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作用

当然,在充分发挥新媒体作用的同时,我们还应该加强对新媒体条件下如何开展科普宣传工作的研究。首先,新媒体带来了一种消解的力量,这就使得从传播者到接收者这个线性的关系面临冲击和终结。那么,到底谁应该成为新媒体时代科普宣传的主体?比如,那些在各种网络平台上开展科普的大V,他们可能并不隶属于某个线下的机构或组织,如何让这些人融入主流的科普队伍中,还有待于从研究和实践的角度加以关注

其次,在新媒体时代,科学知识的传播可能会让位于科学精神的弘扬,科学态度的养成,科学理性的塑造,科学方法的培养等。当然这并不是说科学知识不重要,而是说新媒体时代,科学知识的获取会相对容易一些。因而方法、态度和精神更显重要。但同时,新媒体时代的碎片化特征也让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科学理性和科学方法的传播面临一系列挑战。如何发挥科普宣传的应有之义,把科学融入各种文化产品和形态之中,从而让围观式的科普转变成沉浸式的科普,发挥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

再次,科普宣传在新媒体时代的传播情境可能是极其复杂的。人们会根据自己的偏好来获取相关信息,那么在机器智能识别和推荐模式的加持下,受众会收到越来越多自己感兴趣的信息,而对其他信息则置若罔闻,这就出现了所谓的“过滤器泡泡”,或者说“回音壁效应”,这对于人的全面发展来说可能是一个不得不面对的挑战,也是需要加以研究和关注的议题。另外,社会热点议题的出现会在新媒体上瞬间形成传播热潮,进而主导议程设置,让科普宣传出现某种被动的局面,并且任何事情都有其传播的边界,在边界之外便不会再有太多的涟漪,科普宣传也一样,它只发酵、传播扩散于同科学有关系的圈子内,如何在这种复杂的环境中让科普宣传的效果最大化,实现普惠,也需要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的指引。

新媒体之新并不仅仅在于其形式之新,更在于其对传播内容和传播本身形成的冲击和挑战,这也就要求我们要加强对新媒体之于科普宣传作用的研究,用理论来指导实践,同时通过实践来检验和丰富理论,因势利导,形成新媒体科普宣传的新局面。(作者:王大鹏)

推荐搜索:媒体的作用
 
 
 

155-3828-6621
7*24小时客服服务热线